不露辞色的成语故事


不露辞色

拼音bù lù cí sè

基本解释辞色:言辞神色。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形容说话沉着老练。

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林甫城府深密,人莫窥其际,好以甘言啖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露辞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露辞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鹰击长空 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 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
大千世界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》:“长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师云:‘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。’”
倦鸟知还 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春冰虎尾 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今是昨非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
兴高采烈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度德量力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凤协鸾和
尽诚竭节 《魏书》:“尚自少侍从,尽诚竭节,虽云异姓,其犹骨肉,是以入为腹心,出当爪牙。”
念兹在兹 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帝念哉!念兹在兹,释兹在兹。名言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,惟帝念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