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蒸日盛的成语故事


蒸蒸日盛

拼音zhēng zhēng rì shèng

基本解释蒸蒸:兴旺发达。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,一天天向上发展。

出处清·秋瑾《<中国女报>发刊辞》:“自兹以后,行见东瀛留学界,蒸蒸日盛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蒸蒸日盛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蒸蒸日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极重不反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
冠绝一时 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十王习击刺,猿臂善射,弯弓三百斤,膂力骁捷,冠绝一时。”
进锐退速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”
粗服乱头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”
互通有无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十恶不赦 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这药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恶不赦。”
量能授官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今陛下躬行大孝,鉴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厉贤予禄,量能授官。”
兴高采烈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共为唇齿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